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
10月至11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及荆台交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委托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台办等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先后进行了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11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继先带队深入部分县市区及台资园区、台资企业,实地调研“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实施及荆台交流情况。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台办和钟祥市、京山市、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政府关于“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实施及荆台交流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钟祥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京山台商工业园2个涉台园区及高新区·掇刀区京嘉联创(湖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京山市湖北金亚制刀有限公司、钟祥市湖北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4家台资企业,了解台资企业生产经营及涉台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台资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市建有涉台园区2个,即钟祥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京山台商工业园,注册台资企业、运营良好的台资企业、规上台资企业逐年增加,台资投资领域涉及食品深加工、石膏精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业种植及加工、特种水产养殖等行业,累计实际使用台资逐年增加。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国台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国家惠台“31条”)和湖北省《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省惠台“62”条)等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台商台资企业合法权益,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台资企业的发展。
(一)坚持高位推进,构建法律法规实施制度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和台资经济发展,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协调、调研、联系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各方力量齐抓对台工作的良好局面。遵照“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国家、省惠台政策举措,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荆门市关于逐步为台湾同胞在荆工作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支持台资经济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荆门市惠台“10条”),从政策层面扶持支持台资经济发展,深化荆台经贸合作,推动荆台融合发展。各县(市、区)将涉台事务及台资企业发展工作作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服务保障,推动台资企业健康发展。建立了对口服务、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对一服务、市台办系统干部和县(市区)台办系统干部四个层次联系服务机制。先后开展了“千名干部进台企、倾情服务促发展”“我为台企台胞办实事”“惠台助企促融合”和“百名统战干部包联百家非公企业交百名非公经济人士朋友”等服务台商台企活动,对联系企业反映的生产、生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及时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施策,对重点台资企业实施包联挂牌服务,做到上门听诉求,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累计走访调研台企15家80余次,共协调解决各类急难问题28个。举办台资项目拉练活动,推动新增在建或竣工投产台资项目建设。积极为涉台园区和台资企业争取湖北省涉台专项奖励扶持资金,近5年来共为涉台园区、部分台资企业及在荆创业就业台青争取涉台专项资金382万元,为涉台园区建设及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开展招商引资,新增台资企业落地见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为重点,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参与“湖北·武汉台湾周”和“台企台商荆楚行”活动,成功在荆门和上海举办“全国台企联华中区会长联谊会暨荆门承接台资转移洽商会”和“荆门大健康行业台商企业交流会”活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台引台和入岛招商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引进了荆门勇曜电子有限公司、荆门宗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台企,实现了荆门城区台企光电制造产业“零”的突破。跟踪服务推动了钟祥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和京山台商工业园建设。依托钟祥台企“湖北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荆门市首家“台之家”,在东宝区云创智谷挂牌成立“荆门台湾青年创业中心”。
(四)强化依法维权,保障台商台企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宣传,增强台商和台资企业的维权意识。市、县(市区)台办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和惠台政策宣传,通过发送短信、微信、发放宣传册、座谈讨论、法律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使台商加深了对大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了解,增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构建便捷高效的维权工作机制,及时维护台商台资企业合法权益。将对台工作部门贯彻落实涉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维护台商台企合法权益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严格考核,促进台办和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台胞台属工作、生活、出入境探亲、投资兴业、台企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了台商台企的合法权益。三是开展“化解涉台重大纠纷行动”和“回头看”专项工作,妥善处理涉台纠纷。近3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11人次,先后妥善处理湖北元亨时装有限公司异地合同纠纷案和厂房工程质量纠纷投诉案、台胞林某信贷担保纠纷案等5起涉台案件,赢得了台商信任和理解,依法维护了台胞正当合法权益,增强了台商在荆投资发展的信心。湖北元亨时装有限公司10年前异地合同纠纷案的妥善化解,受到国台办和省台办的高度肯定,以此为题材撰写的经验材料《辗转千里纾商困 多方协同解纠纷——荆门市迅速圆满化解一起台商10年前异地纠纷案》被国台办转发全国宣传。
(五)丰富形式载体,多措并举推进对台交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两岸交流“不能少、不能停、不能断”的要求,搭建了“县市、乡镇、村里”三级交流平台,缔结了四对“姊妹学校”,五对“兄弟村里”,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打造了钟祥“台之家”“首屈一指”屈家岭港澳台交流基地等多个载体,在台建立了“台湾荆门同乡会”和“台湾荆门姊妹(陆配)联谊会”“荆门市台资企业协会驻台北办事处”“京山旅台同乡会”和“台湾华夏两岸交流促进会”等多个联谊组织。连续举办六届“荆楚风 两岸情——荆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先后组织文教、卫生、经贸、农业、环保、交通、工会等70余个团组(项目)800多人次赴台交流考察,接待来荆考察交流台胞2000余人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积极搭建云平台,持续开展“荆”彩连“台”系列线上交流活动。钟祥市建立了曾来钟祥考察交流的台胞人员群、钟祥籍陆配群、台胞群,交流活跃。沙洋县以缔结的“兄弟村里”为桥梁,双方互派人员交流往来,持续开展基层村里友好互动,并带动沙洋县岳飞城·田园综合体打造了荆门市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拓宽了两岸青少年交流阵地。东宝区东台职业技术教育线上交流活动持续不断,东宝区长宁实验学校和台湾新北市小学视频连线,举办了“荆”彩连“台”首届荆门与台湾青少年才艺交流活动。“掇刀融媒”发布“台胞老李回来啦”系列视频,先后推出“两岸一家亲”“受聘荆门市招商大使”“聚散两依依,来日再相会!”等短视频,点击阅读量达到6.9万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及各项惠台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还不完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也不甚清楚,推进台资企业发展的办法不多。少数台胞、台商对涉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法律赋予其应享受的一些权益和优惠政策以及维权的办法和途径还不十分清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对台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台资企业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分布行业较为松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状,即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独资企业多,合资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传统行业多,与我市新型主导产业关联高的企业少;贴牌及代加工的企业多,自主品牌少,导致我市的台资企业投资带动力、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影响力相对较小,而且有部分企业“两头在外”(原材料进购和产品营销均在外地),受外汇市场影响较大,经营业绩波动较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台资经济资本体量不大、投资领域不广、台企聚集发展不足的短板仍然突出。近年来,来荆投资台资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面临用地指标、厂房租赁补贴、税收减免等诸多问题,存在谈的项目多,实际落地建成的少。同时,受台湾当局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限制、疫情持续的影响、园区平台配套不够完备、招商引资机制不够科学等因素影响,对台招商引资成效不够明显。县市区招引台资也不平衡,目前沙洋台资企业还未“破零”。
(三)台资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台资企业发展环境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服务不够精细,协调解决台资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够及时有效,部分项目招商条款不能履约落实,影响了企业建设发展。台资企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钟祥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受现有种植土地面积限制,生产能力较弱,无法向与之配套的湖北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供应充足的原材料,致使园区后续发展受制、转型升级受限。京山台商工业园设在京山经济开发区,属“园中园”,但园区产业发展不够、关联度不高,无龙头骨干台企落户,带动示范效应不佳,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完备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吸引高技术产业企业入驻任重道远。
(四)对台交流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台湾当局两岸交流政策制约,部分对台交流有时仅有“上篇”文章,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之后,没有常来常往,缺乏连续性。少数交流交往活动由于组织策划不充分,没有很好地调动双方人员参与的积极性,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线下交流项目中断,线上交流也频受台湾时势干扰,制约了荆台交流顺利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涉台法律法规和惠台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荆门日报、荆门广播电视台、荆门晚报等宣传媒体,积极发挥荆门新闻网、九派通等新媒体作用,开设专题专栏,线上线下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涉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积极为台商和台资企业在我市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制环境。要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及负面问题的曝光,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台商增进涉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增强领导干部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推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台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在继续坚持以台引台,以商招商和入岛招商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市对台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对台招商引资实效,特别要推动沙洋县台资企业实现“零突破”。要强化专班招商,精准发力,围绕各地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做好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聚焦重点地区招商,主动承接沿海台资聚集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区域带动性强的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动一片的产业集群效应。要在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大对接引进台湾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服务业的力度。要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强化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完善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要强化招商引资企业的发展和培植力度,夯实发展基础,促使引进的台资企业做大做强。
(三)进一步优化台资企业发展环境。要把《荆门市关于逐步为台湾同胞在荆工作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支持台资经济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好、执行好,加大对台胞台企服务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台胞台企更好融入荆门发展、共享改革成果。要加强引导,积极支持台资企业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鼓励台资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台商,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台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融入国家大发展中寻获新的商机,在生产经营中引导台商融入当地供应链、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建立健全台资企业人才保障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智力,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投资软环境。要突出重点,积极研究解决钟祥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京山台商工业园和台资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台资园区和台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台商投诉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包案、联合督办、挂牌督办等制度,推动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增强解决投诉难题、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健全台商台胞投诉服务组织(小组),重视防范并妥善处理各类涉台问题,维护台商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尽快协调解决在荆台胞的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亲商、敬商、安商、悦商的投资环境,使台商在荆门投资放心、安心、舒心。
(五)进一步提升交往交流质效。以缔结的4对“姊妹学校”为基础,开展青少年交流工作,打破对台交流困境,举办荆台青少年线下才艺互动、职业技能交流,持续擦亮“荆”彩连“台”荆台交流品牌;以缔结的5对“兄弟村里”为基础,开展基层村里线下交流,寻求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加大与省内各市州对台交流资源共享,相互推荐邀请更多的“首来族”来荆交流;依托台湾荆门同乡会、荆门姊妹联谊会、荆门市台资企业协会和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等平台,开展入岛民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