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电子是指应用于汽车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技术,包括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与车载电子电器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的交叉领域。从功能层面看,可以分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两大类,其中,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子系统、底盘电子系统、车身电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载电子系统包括车辆网联系统、安全舒适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汽车电子已成为传统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领域。
2023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补贴完全退出的第一年,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1.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明显,中国成为主导力量。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研发运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升级,中国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球90%的锂精炼产能在中国,70%以上的电池产能也在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占全球比重为69.8%和68.8%。
(二)汽车电子产业市场呈现高端化、集成化、协同化三大特征
1.高端化成为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下,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提升车辆产品智能化水平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提升产品力、塑造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由于汽车步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要求不断提高,推动着汽车电子技术向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2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型市场已进入红海,性价比提升非常有限,随着高端车型的电动化转型,将会出现更多与比亚迪仰望同级别的高端车型。
2.集成化成为提升汽车电子产业附加值的有效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电子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化升级,单一的机电一体系统已经满足不了技术需要,线控底盘系统标准化、模块化,底盘运算控制集成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根据赛迪智库数据,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将由2015年的40%左右增加到2025年的60%;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34.32%上升到2025年的50%。目前在汽车电子领域,后倒车雷达、中控屏幕、驻车影像系统、巡航系统的应用广泛,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86.3%、85.6%、78.5%、72.6%。
3.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取更多主动权。在传统的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商是绝对的“链主”,决定着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价值分布。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下,汽车行业从重点依靠硬件驱动产品过渡到硬件+软件同步驱动,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软件驱动车辆内容将占据30%,庞大的研发资金和技术人才需求,让汽车电子核心部件逐渐被拆分,核心技术不再集中在车企手中,汽车供应链体系由传统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零部件企业逐步掌握主动权,更有可能通过自研技术建立产业护城河。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升级演变,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的技术壁垒快速提升,产业合作也将更加紧密,汽车电子将会成为复合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
(三)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布局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集群
以江浙沪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落户了特斯拉、意法半导体、斯达半导体、扬杰科技、均胜电子、华大半导体等头部企业,发力汽车电子芯片领域。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以车载液晶电视为突破口,发展车载电子装置,汇聚了德赛西威、立讯精密、华阳集团等汽车电子产业龙头;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环渤海产业带,该区域的整车企业带出新的汽车电子产业群,带动周边城市一批汽车电子研发企业发展起来。此外,武汉、西安、重庆和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汽车电子产业也逐渐成长起来。
(一)从全国看,尚未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企垄断局面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绝大部分汽车电子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积累,产品缺乏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市场。2015—2022年,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占全球比重已达53%。但是与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成正比的是,目前中国汽车芯片整体自给率不到10%,核心芯片依然大量依赖进口,博世、大陆等外国企业仍居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主导地位。
湖北是全国汽车大省之一,但湖北的汽车产业链存在关键环节缺失、重要环节不强的问题。汽车电子、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等领域技术积累不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不可或缺的车规级芯片、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供应渠道单一、对外依存度极高,控制系统源代码尚未本土化,已日益成为制约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行业平稳运行的“卡脖子”环节。新一代汽车的开放系统整体架构能力不足,企业技术迭代升级能力较弱,高压IGBT功率元器件、车规级MCU功能芯片、高精度激光雷达、高端计算机仿真测试系统、核心算法等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支撑薄弱、功能部件匮乏,难以适应高端、新型汽车系统渗透率的提升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求。
(三)从我市看,汽车电子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对全市汽车电子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荆门汽车电子相关企业以传统企业为主,无核心的“三电”生产、无智能软件系统生产、无车载智能电子装备生产,真正意义上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企业较少,且主要为长城内部供应的配套企业,汽车电子产业链缺乏核心零部件关键环节。精诚工科生产智能悬架和线控底盘,诺博汽车生产电动脚踏板,主要为长城企业内部供应。产业高精尖人才匮乏,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突破,导致企业长期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弱。
三、关于荆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全球汽车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汽车电子将决定汽车产业这个工业“火车头”发展的上限。荆门长城汽车产能明年将达到30万辆,并且正加快向电动汽车转型。加快发展荆门汽车电子产业,是顺应汽车产业变革大趋势,打造千亿汽车产业,提升荆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编制产业规划,厘清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依托长城、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的发展定位,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建议聘请第三方编制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规划,摸清国际、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立足荆门实际,找准我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点,明确未来5-10年荆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思路。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关键要素向汽车电子产业聚集
突出政策引导作用,从汽车电子设计(EDA/IP)、流片、封测、材料等细分领域着手,以“投融资、配套补贴、人才奖补、基金设立、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降低企业落户成本,为项目的持续落地提供优质环境,推动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建议研究出台汽车电子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搭建产业基金,打造汽车电子技术转化孵化平台;将汽车电子产业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和前沿性技术研究纳入省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课题,鼓励通过“离岸研发、荆门生产”的模式,引回前沿技术。
(三)聚焦产业链招商,把汽车电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
汽车产业是荆门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汽车电子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在逐步提高整车生产能力的同时,以汽车电子为重点,加大汽车产业链招商力度。建议我市汽车电子产业招商,在引进长城汽车内部汽车电子配套企业落户荆门的同时,聚焦先进封装、摄像头、显示屏、激光雷达、传感器、域控制器、智能检测、元器件制造、运动控制与驱动技术、微组装等细分领域开展招商。
汽车电子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要抢抓机遇,科学选址,建设市场化运营、主导产业明确的专业化标准化园区,打造辐射全国的华中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建议以东宝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掇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汽车软件、新能源汽车“大三电、小三电”以及汽车电子仪表等专精特新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为主体,以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自主研发和创新为引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基地。